⒈ 望月,滿月。月滿之時(shí),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舊歷每月十五日。
⒈ 望月,滿月。月滿之時(shí),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舊歷每月十五日。參見(jiàn)“月相”。
引《呂氏春秋·精通》:“月也者,羣陰之本也。月望則蚌蛤?qū)?,羣陰盈?!?br />高誘 注:“月,十五日盈滿,在西方與日相望也?!?br />唐 王度 《古鏡記》:“是后每至月望,則出鏡於暗室,光嘗照數(shù)丈。”
《資治通鑒·晉簡(jiǎn)文帝咸安元年》:“詰朝月望,文武并會(huì),吾將討焉?!?br />胡三省 注:“至十五日,日月相望,謂之月望?!?br />清 袁枚 《續(xù)新齊諧·鱉精》:“女掩耳曰:‘腐氣迂儒之談,勿污吾耳?!蚩谕掳捉鹨诲V,細(xì)珠數(shù)粒示觀察云:‘此緑袍人聘我禮也,約月望來(lái)取?!?/span>
⒈ 陰歷每月的十五日。
引《呂氏春秋·季秋紀(jì)·精通》:「月也者,群陰之本也。月望則蚌蛤?qū)嵢宏幱禄迍t蚌蛤虛群陰虧。」
《資治通鑒·卷一〇三·晉紀(jì)二十五·簡(jiǎn)文帝咸安元年》:「詰朝月望,文武并會(huì),吾將討焉?!?/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