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舊指貼身穿的衣褲。
英underpants;
⒈ 古時(shí)穿在祭服、朝服內(nèi)的里衣。一說,中衣即后世之直裰。參閱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四。
引《禮記·郊特牲》:“繡黼丹朱中衣。”
孔穎達(dá) 疏:“中衣,謂以素為冕服之里衣?!?br />《后漢書·輿服志上》:“大夫臺門旅樹反坫,繡黼丹朱中衣。”
劉昭 注引 鄭玄 曰:“繡黼丹朱以為中衣領(lǐng)緣也?!?/span>
⒉ 貼身的衣服。
引漢 繁欽 《定情》詩:“何以結(jié)秋悲,白絹雙中衣?!?br />《紅樓夢》第三四回:“﹝ 襲人 ﹞便輕輕的伸手進(jìn)去,將中衣脫下。”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浣中衣不敢懸空處》:“每浣中衣,不敢懸之空處?!?/span>
⒈ 古代穿在祭服、朝服內(nèi)的里衣。
引《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反坫,繡黼丹朱中衣。」
唐·孔穎達(dá)·正義:「中衣,謂以素為冕服之里衣?!?/span>
⒉ 穿在小衣之外、大衣之內(nèi)的近身衣物。
引三國魏·繁欽〈定情〉詩:「何以結(jié)愁悲?白絹雙中衣。」
《紅樓夢·第三四回》:「襲人聽說,便輕輕的伸手進(jìn)去,將中衣褪下?!?/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