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喻文章道德之盛。
⒈ 喻文章道德之盛。參見“金聲玉振”。
引唐 楊炯 《從弟去溢墓志銘》:“莫不玉振金聲,筆有餘力?!?br />宋 高觀國 《水龍吟·為放翁壽》詞:“玉振金聲,水增川涌,德兼才貴?!?/span>
⒈ 比喻才德兼備,學識淵博。參見「金聲玉振」條。
引《梁書·卷二五·徐勉傳》:「網羅經誥,玉振金聲,義貫幽微,理入神契?!?br />唐·楊烱〈從弟去溢墓志銘〉:「至如白雪回光,清風度曲,崔亭伯真龍之氣,揚子云吐鳳之才,莫不玉振金聲,筆有余力,遠心天授,高興生知,盡江海之良圖,得煙霞之秘算?!?/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