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佛教語(yǔ)。謂回轉(zhuǎn)自己的功德,趨向眾生和佛果。
⒈ 佛教語(yǔ)。謂回轉(zhuǎn)自己的功德,趨向眾生和佛果。
引南朝 陳 徐陵 《東陽(yáng)雙林寺傅大士碑》:“俱識(shí)還源,竝知回向?!?br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到京知夫行蹤》:“能吃酒,會(huì)噇齋,吃得醺醺醉,便去摟新戒。講經(jīng)和回向,全然尷尬?!?br />《西游記》第一百回:“待交了經(jīng),就來(lái)與你回向也?!?br />1. 回首面向。 《書(shū)·召誥》“面稽天若” 孔穎達(dá) 疏引 漢 鄭玄 曰:“面,猶迴向也?!?/span>
⒉ 佛教語(yǔ)。謂回轉(zhuǎn)自己的功德,趨向眾生和佛果。
引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虛詞》之七:“歸心游太極,迴向入無(wú)名?!?br />倪璠 注:“《維摩詰經(jīng)》:‘志當(dāng)安住,方便迴向?!?僧肇 曰:‘迴彼雜行,向于一乘,此迴向心也?!?br />隋 王胄 《臥疾閩越述凈名意詩(shī)》:“復(fù)藉大因緣,勉以深迴向?!?br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只有其中一篇《歸天返地》,視人生觀似乎和佛法的回向相仿佛?!?/span>
⒈ 一種佛教的修行法門(mén)。修行者完成任何善行時(shí),思惟以此善行的功德,使其達(dá)成某一崇高的理想。
引南朝齊·蕭子良〈凈住子凈行法〉:「十方諸眾生,所行微善業(yè),仁孝及謙敬,慈愛(ài)柔和等,忠正修禮智,矜逮賑孤窮,如是世俗善,悉回向佛道?!?/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