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有時記在心里,有時則忘記掉。《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焙笥靡孕稳萑粲腥魺o,難以捉摸。
⒈ 有時記在心里,有時則忘記掉。
引《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br />后用以形容若有若無,難以捉摸。 漢 馬融 《長笛賦》:“微風纖妙,若存若亡?!?br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一:“超 當其夢也,精爽感悟,嘉其美異,非常人之容,覺寤欽想,若存若亡。”
明 李贄 《史綱評要·三皇五帝紀·人皇氏》:“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淺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span>
⒈ 似有若無。
引《文選·馬融·長笛賦》:「微風纖妙,若存若亡?!?br />《文選·王巾·頭陁寺碑文》:「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