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詞典晻昧
    ǎnmèi

    晻昧

  • 拼音ǎn mèi
  • 注音ㄢˇ ㄇㄟˋ

  • 詞語解釋

    晻昧[ ǎn mèi ]

    ⒈  昏暗不明。

    ⒉  指義理幽晦不明。

    ⒊  不光明正大;不光明磊落。

    ⒋  愚昧。

    ⒌  指愚昧之人。

    ⒍  埋沒,湮沒。

    引證解釋

    ⒈  昏暗不明。

    《漢書·元帝紀》:“陰陽未調,三光晻昧,元元大困,流散道路。”
    顏師古 注:“晻與暗同,又音烏感反?!?br />唐 戴君孚 《廣異記·朱敖》:“黑云騰踴,中掣火電,須臾晻昧,驟雨如瀉?!?/span>

    ⒉  指義理幽晦不明。

    章炳麟 《訄書·訂孔》:“《論語》者晻昧,《三朝記》與諸告飭通論,多自觸擊也?!?/span>

    ⒊  不光明正大;不光明磊落。

    《漢書·楊惲傳》:“惲,宰相子,少顯朝廷,一朝﹝以﹞晻昧語言見廢,內懷不服。”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太學白金》:“天知諒清貧,陰有大賜,然晻昧之物,終不敢當。”

    ⒋  愚昧。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首惡鬱沒,晻昧昭晣。”

    ⒌  指愚昧之人。

    《漢書·谷永傳》:“忽天地之明戒,聽晻昧之瞽説?!?/span>

    ⒍  埋沒,湮沒。

    《漢書·藝文志》:“漢 興有 倉公,今其術晻昧,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為四種。”

    國語辭典

    晻昧[ ǎn mèi ]

    ⒈  形容幽暗不明。

    《漢書·卷九·元帝紀》:「然而陰陽未調,三光晻昧?!?/span>

    ⒉  曖昧、不光明。

    《漢書·卷六六·楊敞傳》:「惲宰相子,少顯朝廷,一朝〔以〕晻昧語言見廢,內懷不服?!?/span>

    ⒊  隱藏埋沒。

    《漢書·卷三〇·藝文志》:「漢興有倉公,今其技術晻昧,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為四種?!?/span>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