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頭虜”。
⒉ 即索虜。南北朝時(shí)南朝對(duì)北方民族的蔑稱。
⒈ 亦作“頭虜”。即索虜。 南北朝 時(shí) 南朝 對(duì)北方民族的蔑稱。參見(jiàn)“索虜”。
引《宋書(shū)·索虜傳》:“索頭虜,姓 托跋氏 ……有數(shù)百千種,各立名號(hào), 索頭 亦其一也。”
《南齊書(shū)·魏虜傳》:“索頭 猗盧 遣子曰 利孫 將兵救 琨 於 太原,猗盧 入居 代郡,亦稱 鮮卑,被髮左袵,故呼為 索頭?!?br />《資治通鑒·晉海西公太和四年》:“又, 索頭 什翼犍 疲病昏悖,雖乏貢御,無(wú)能為患?!?br />章炳麟 《訄書(shū)·序種姓下》:“凡 朱氏 自 邾婁,索頭 之 朱 自 渴獨(dú)渾。”
⒈ 繩頭。
例如:「他深怕狗兒跑了,緊抓著索頭不松手?!?/span>
⒉ 南北朝時(shí),北朝人編發(fā)為辮,狀似繩索,南朝人譏詆其為「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