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詞典不殊
    shū

    不殊

  • 拼音bù shū
  • 注音ㄅㄨˋ ㄕㄨ

  • 詞語解釋

    不殊[ bù shū ]

    ⒈  沒有區別;一樣。

    ⒉  謂身首尚未分離。指自殺未死。

    ⒊  未絕。

    引證解釋

    ⒈  沒有區別;一樣。

    漢 揚雄 《解嘲》:“世異事變,人道不殊?!?br />唐 杜甫 《小至》詩:“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⒉  謂身首尚未分離。指自殺未死。

    《漢書·淮南王傳》:“太子自刑,不殊。”
    顏師古 注:“殊,絶也,雖自刑殺,而身首不絶也?!?br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楊貞婦》:“靜安 守節不嫁,權貴爭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br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 劉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燈默坐,驅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轉於牀榻間,七日乃死?!?/span>

    ⒊  未絕。

    《新唐書·吳兢傳》:“皇運不殊如帶。”

    國語辭典

    不殊[ bù shū ]

    ⒈  相同、沒有兩樣。

    《晉書·卷六五·王導傳》:「周?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唤韵嘁暳魈?。」
    《文選·張衡·西京賦》:「惟帝王之神麗,懼尊卑之不殊?!?/span>

    ⒉  不死。

    《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王亦偷欲休,即許太子。太子即自剄,不殊?!?/span>

    ⒊  不絕。

    《文選·嵇康·琴賦》:「初若相乖,后卒同趣,或曲而不屈,直而不倨;或相凌而不亂;或相離而不殊。」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