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舊謂夷狄順從教化而相安無事。
⒉ 謂女子出嫁。
⒈ 舊謂夷狄順從教化而相安無事。
引《左傳·文公十八年》:“舉八元,使布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br />杜預 注:“內,諸夏。外,夷狄。”
孔穎達 疏:“此五教可常行,又謂之五典也。諸夏夷狄皆從其教,是為內平外成。”
⒉ 謂女子出嫁。
引漢 班固 《白虎通·嫁娶》:“婦人外成,以出適人為嫁。”
《晉書·刑法志》:“女人有三從之義,無自專之道,出適他族,還喪父母,降其服紀,所以明外成之節,異在室之恩?!?br />《詩·召南·采蘋》“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鄭玄 箋“凡昏事于女禮,設幾筵于戶外,此其義也與” 唐 孔穎達 疏:“正祭在室,此所以不于室中者,以其凡昏事皆為於女行禮,設幾筵於戶外,取外成之義。今教成之祭,於戶外設奠,此外成之義?!?br />《北史·氐傳》:“禮,婦人外成,因夫而榮?!?br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九:“豈以外成忘一本,諸姑伯姊也關情?!?/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