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英語 近義詞 反義詞
    首頁詞典三體
    sān

    三體

  • 拼音sān tǐ
  • 注音ㄙㄢ ㄊ一ˇ

  • 詞語解釋

    三體[ sān tǐ ]

    ⒈  指《詩經》的風、雅、頌三體。

    ⒉  指唐詩的七絕、七律、五律三體。宋周弼有《三體唐詩》六卷,即選此三體。

    ⒊  指唐人賦詩唱和的三體。

    ⒋  漢字的三種字體。在真書流行前,稱古文、篆書、隸書為三體。

    ⒌  漢字的三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

    ⒍  史學中稱編年、紀傳與紀事本末三種體裁。編年體始于《春秋》,紀傳體始于《史記》,后宋袁樞創紀事本末體,史部分類乃相沿分為三體。

    引證解釋

    ⒈  指《詩經》的風、雅、頌三體。

    《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 唐 孔穎達 疏:“諸詩未有一篇之內備有風、雅、頌,而此篇獨有三體者?!?/span>

    ⒉  指 唐 詩的七絕、七律、五律三體。 宋 周弼 有《三體唐詩》六卷,即選此三體。

    ⒊  指 唐 人賦詩唱和的三體。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三:“今人概言和韻,而不知 唐 詩賡和有三體,一曰依韻,一曰次韻,一曰用韻?!?br />原注:“依韻,用在一韻,不用其字。次韻,和元韻,效其次第。此創于 元、白,其集中曰次用本韻是也。又次韻亦曰步韻,曰踵韻。用韻,但用彼韻,不次先后?!?/span>

    ⒋  漢字的三種字體。在真書流行前,稱古文、篆書、隸書為三體。

    《后漢書·儒林傳序》:“靈帝 乃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驗?!?br />《舊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承禎 頗善篆、隸書, 玄宗 令以三體寫《老子經》。”
    《宋史·文苑傳三·句中正》:“﹝ 句中正 ﹞嘗以大小篆、八分三體書《孝經》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span>

    ⒌  漢字的三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

    《新唐書·柳公權傳》:“宣宗 召至御座前,書紙三番,作真、行、草三體?!?/span>

    ⒍  史學中稱編年、紀傳與紀事本末三種體裁。編年體始于《春秋》,紀傳體始于《史記》,后 宋 袁樞 創紀事本末體,史部分類乃相沿分為三體。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