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寶劍名。相傳為春秋時(shí)歐冶子、干將所鑄。
⒉ 指商伊尹。因其輔太甲為阿衡,故稱。
⒊ 喻權(quán)柄。
⒈ 古寶劍名。相傳為 春秋 時(shí) 歐冶子、干將 所鑄。
引《戰(zhàn)國策·韓策一》:“韓 卒之劍戟……龍淵、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雁,當(dāng)敵即斬堅(jiān)。”
《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br />李善 注:“《越絶書》曰:楚王 召 歐冶子、干將 作鐵劒二枚,二曰太阿。”
唐 盧照鄰 《五悲》:“何異夫操太阿以烹小鮮?!?br />明 沉采 《千金記·會(huì)宴》:“太阿初出匣,光射斗牛寒。”
⒉ 指 商 伊尹。因其輔 太甲 為阿衡,故稱。 漢 王莽 以 甄豐 為太阿右拂,即取 伊尹 事。見《漢書·王莽傳中》。
引《文選·潘岳<楊荊州誄>》:“周 賴 尚父,殷 憑太阿。”
李善 注:“太阿,阿衡,謂 伊尹 也?!?/span>
⒊ 喻權(quán)柄。
引《明史·閹黨傳序》:“兇豎乘其沸潰,盜弄太阿?!?br />清 黃遵憲 《紀(jì)事》詩:“太阿一到手,其效可計(jì)日?!?/span>
⒈ 吳國干將所鑄的寶劍。秦·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也作「泰阿」。
引《史記·卷六九·蘇秦傳》:「韓卒之劍戟皆出于冥山,棠谿,墨陽,合賻,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皆陸斷牛馬?!?/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