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舊謂淳厚、質樸的稟性。
⒉ 木的性質。
引三國 吳 姚信 《士緯》:“孔文舉 金性太多,木性不足?!?br />唐 包佶 《送日本國聘賀使晁巨卿歸國》詩:“野情偏得禮,木性本含真。”
引唐 白居易 《清夜琴興》詩:“清泠由木性,恬淡隨人心。”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木耳》:“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隨木性,不可不慎。”魯迅 《書信集·致方善境》:“先生所作木刻,我以為是大可以發表的,至于木性未熟,則只要刻得多了,便可了然。”
? http://www.ddb88.com 皖ICP備18026045號-4 皖公網安備 34011102001509號 聯系郵箱:i0551#vip.qq.com 反饋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們的某些資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對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傷害,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處理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