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英語 近義詞 反義詞
    首頁詞典和聲
    shēng

    和聲

  • 拼音hé shēng
  • 注音ㄏㄜˊ ㄕㄥ

  • 港臺和聲學 管樂合奏
  • 詞語解釋

    和聲[ hé shēng ]

    ⒈  依據和弦的組成和相繼進行譜成的音樂作品的結構。

    harmony;

    引證解釋

    ⒈  和諧的樂音。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故和聲入於耳,而藏於心?!?br />晉 袁宏 《后漢紀·明帝紀上》:“使絲竹與俎豆并存,羽旄與揖讓俱用,正言與和聲同發?!?br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致語口號》:“高秋爽氣明宮殿, 元祐 和聲入管絃?!?/span>

    ⒉  調和聲調;協和聲調。

    《書·舜典》:“聲依永,律和聲?!?br />孔 傳:“言當依聲律以和樂。”
    周秉鈞 注引 俞樾 曰:“依其所詠以定五聲,是謂聲依永。又患其不和也,而以六律六呂和之,是謂律和聲?!?br />《舊唐書·音樂志三》:“禮惟崇德,樂以和聲?!?br />劉師培 《文說》:“和聲依永,八音於焉克諧;六律五聲,五言於焉出納?!?/span>

    ⒊  音樂術語。指兩個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規律同時發聲。

    ⒋  詞、曲中的襯詞。原為歌曲中常由他人應和的部分,如“賀賀賀”、“何何何”之類。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詩之外,又有和聲,則所謂曲也。古樂府皆有聲有詞,連屬書之,如曰‘賀賀賀’、‘何何何’之類,皆和聲也…… 唐 人乃以詞填入曲中,不復用和聲?!?br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一:“唐 人朝成一詩,夕付管絃,往往聲希節促,則加入和聲。凡和聲皆以實字填之,遂成為詞?!?/span>

    ⒌  隨聲附和。

    明 李贄 《圣教小引》:“余自幼……尊 孔子 不知 孔夫子 何自可尊,所謂矮子觀場,隨人説研,和聲而已?!?br />和諧的樂音。 《國語·周語下》:“夫耳內龢聲,而口出美言,以為憲令,而布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從之不倦。”
    韋昭 注:“耳聞龢聲,則口有美言,此感於物也?!?/span>

    國語辭典

    和聲[ hé shēng ]

    ⒈  歌曲中一人或眾人應和的部分。

    ⒉  音樂上指兩個以上的音按一定規律同時發聲。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