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泛指封建社會的一切道德準則,原先有褒義。后指偽君子的口頭禪,也就有了貶義。
例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險;仁義道德,不可以來朝。——《戰國策·趙策二》
英justice and virtue;
⒈ 儒家所提倡的仁愛正義等行為標準。
引唐 韓愈 《原道》:“噫,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説,孰從而聽之?!?/span>
⒉ 泛指舊時提倡的道德規范。
引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滿肚子的天地良心,仁義道德,你只想憑著老實安分,養活你的妻兒老小。”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這里,你的堂兄和我父親是一樣的貨色--滿嘴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
⒈ 泛指仁愛正義等道德標準。
引唐·韓愈〈原道〉:「噫!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〇一回》:「還有一種人,自己做下了多少男盜女娼的事,卻責成兒子做仁義道德,那才難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