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bù(ㄅㄨˋ)
⒈ 副詞。
⒉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⒊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⒋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在身體好不?
不字UNICODE編碼U+4E0D,10進制: 19981,UTF-32: 00004E0D,UTF-8: E4 B8 8D。
不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不fǒu(ㄈㄡˇ)
⒈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no、not
沒有
象形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 不 bù
〈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義:萼足。《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编嵐{:“承華者曰鄂?!雹诟痹~。不?!盾髯印罚骸板浂簧?,金石可鏤?!?(2)用在動詞、形容詞或個別副詞前,表示否定 [not,no]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俄n非子·喻老》
老婦不聞也?!稇饑摺ぺw策》
被驅不異犬與雞?!啤ざ鸥Α侗囆小?/p>
后遂不復至?!鳌の红洞箬F椎傳》
(3) 又如:不會;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樸。意指社會風氣衰落、敗壞);不勾(不消;不夠;不到);不才(沒有才能。自稱的謙詞;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兩者中既非這個也非那個 [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覺
(5) 無須前面的先決條件而出現后面的行為和狀態 [without]。如:不問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飛
(6) 作為虛詞,表示缺乏或忽視某種行動 [without]。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7) 用在疊用的相同的詞之間,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no matter(what)]。如:道理不道理,他一點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no need to]
不以累臣釁鼓?!蹲髠鳌べ夜辍?/p>
(9) 又如:不客氣,不客氣;不謝,不謝
(10) 用在動詞后,表示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結果或目的 [cannot do as expected]。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辦不到
(11) 單用,表示否定對方的話或提問 [no]。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別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構成問句 [whether]。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說的對不?
〈古〉
同“否”(fǒu)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啤ろn愈《師說》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不 bù
〈助〉
(1) 用來加強語氣。如:好不嚇人;不幾(豈不是)(2) 用來調整音節
徒御不驚,大庖不盈?!对姟ば⊙拧?。毛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
◎ 不 bù
〈形〉
(1) 通“丕”(pī)。大 [big;great]
不顯不承,無射于人斯?!对姟ぶ茼灐で鍙R》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豆茏印こ廾摇?/p>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無。——《管子·心術》
(2) 注意:“不”字在第四聲(去聲)字前念第二聲(陽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詞典為方便起見,條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聲
不礙,不安,不安分,不白之冤,不搬陪,不卑不亢,不備,不悖,不比,不必,不避,不變,不便,不辨菽麥,不…不…,不才,不才,不測,不曾,不差,不差毫發,不差累黍,不臣,不成,不成,不成話,不成器,不成人,不成體統,不逞,不逞之徒,不吃,不癡不聾,不齒,不恥,不恥下問,不啻,不出所料,不辭,不辭而別,不辭勞苦,不錯,不打不相識,不打價兒,不打緊,不打自招,不大,不大,不大對頭,不殆,不待,不單,不丹,不但,不當,不當緊,不當事,不倒翁,不到,不到黃河心不死,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道,不得,不得不,不得而知,不得開交,不得了,不得了,不得人心,不得要領,不得已,不得志,不登大雅之堂,不等,不等號,不等式,不點兒,不丁點兒,不定,不定方程,不動產,不動聲色,不凍港,不獨,不端,不斷,不對,不對茬兒,不對勁,不對頭,不二,不二法門,不二價,不乏,不乏其人,不法,不法之徒,不凡,不方便,不防,不妨,不費吹灰之力,不分彼此,不分青紅皂白,不服,不服,不服氣,不服水土,不該,不干不凈,不甘,不甘寂寞,不甘心,不尷不尬,不趕趟,不敢,不敢當,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恭,不攻自破,不公,不共戴天,不茍言笑,不夠,不夠,不顧而唾,不關痛癢,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光,不規矩,不軌,不過,不過意,不寒而栗,不含糊,不好不壞,不好看,不好惹,不好意思,不合時宜,不和,不哼不哈,不懷好意,不歡而散,不慌不忙,不遑,不惑,不及,不及格,不及時,不即不離,不計,不計,不計其數,不濟,不濟事,不假思索,不檢點,不減,不見,不見得,不見棺材不落淚,不見經傳,不見輿薪,不介入,不介意,不結盟國家,不結盟運動,不價,不禁,不僅,不僅…而且,不盡,不盡然,不近人情,不經意,不經之談,不景氣,不脛而走,不究,不久,不咎既往,不拘,不拘,不拘一格,不具,不覺,不絕如縷,不刊,不刊之論,不堪,不堪,不堪回首,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不堪設想,不堪言狀,不堪一擊,不堪造就,不看僧面看佛面,不亢不卑,不可,不可多得,不可告人,不可估量,不可救藥,不可開交,不可理喻,不可名狀,不可磨滅,不可企及,不可勝數,不可收拾,不可思議,不可同日而語,不可言喻,不可言狀,不可一世,不可逾越,不可終日,不克,不肯,不快,不愧,不愧不怍,不賴,不郎不秀,不稂不莠,不勞而獲,不冷不熱,不理,不理睬,不理會,不力,不利,不良,不了了之,不料,不露鋒芒,不露聲色,不倫不類,不論,不論,不落窠臼,不落俗套,不毛,不毛之地,不免,不妙,不敏,不名一錢,不名一文,不明,不明,不謀而合,不能,不能不,不能自拔,不能自已,不念舊惡,不怕,不怕,不配,不配,不偏不倚,不平,不平則鳴,不破不立,不期,不期而會,不期而遇,不齊,不起眼,不情之請,不求甚解,不屈不撓,不然,不讓,不饒,不仁,不日,不容,不容分說,不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若,不三不四,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上不下,不慎,不甚了了,不勝,不勝桮杓,不勝枚舉,不識好歹,不識抬舉,不識一丁,不時,不時之需,不實之詞,不食煙火,不世,不世之功,不世之業,不是,不是味兒,不順眼,不死不活,不速之客,不遂,不隨和,不疼不癢,不腆,不同凡響,不痛不癢,不瘟不火,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聞不問,不文不武,不問青紅皂白,不務正業,不惜,不暇,不下于,不相上下,不詳,不祥之兆,不像話,不消說,不肖,不肖子孫,不孝,不諧,不屑,不屑一顧,不屑置辯,不懈,不興,不行,不省得,不省人事,不幸,不修邊幅,不朽,不朽,不許,不恤,不宣而戰,不學無術,不遜,不言而喻,不厭其煩,不厭其詳,不要,不要緊,不要臉,不夜城,不一,不一定,不一而足,不宜,不遺余力,不已,不以為然,不義,不義之財,不意,不亦,不亦樂乎,不翼而飛,不用,不由,不由自主,不有,不虞,不與,不育,不遇,不遠萬里,不約而同,不越雷池,不孕,不再,不在,不在乎,不在話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擇手段,不怎么樣,不折不扣,不爭,不爭氣,不正之風,不知不覺,不知好歹,不知輕重,不知死活,不知所措,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不知所終,不知天高地厚,不值,不止,不只,不至于,不置可否,不自量,不足,不足道,不足掛齒,不足取,不足為憑,不足為奇,不足為訓,不足信
不【子集上】【一部】 康熙筆畫:4畫,部外筆畫:3畫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抖Y·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对]》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墩f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從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稜栄拧め岠B》?其鳺鴀?!多D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短諠撛姟肺粗獜慕袢?,當復如此不。
又姓。《晉書》汲郡人不準?!虬础墩滞ā吩疲翰恍罩唬D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ㄝ圊埔病!对姟ば⊙拧范醪豁|韡?!多嵐{》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蛾懎^詩疏》柎作跗?!妒ぱa亡詩》白華絳趺?!短圃姟芳t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蹲髠鳌こ啥辍窌x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斗↓R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茲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葉。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葉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稌ご笳a》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葉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墩滞ā凡蛔衷谌肼曊?,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不【卷十二】【不部】
鳥飛上翔不下來也。從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從不。方久切
(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凡云不然者。皆於此義引申叚借。其音古在一部。讀如德韻之北。音轉入尤、有韻讀甫鳩、甫九切。與弗字音義皆殊。音之殊、則弗在十五部也。義之殊。則不輕弗重。如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之類可見。公羊傳曰。弗者、不之深也。俗韻書謂不同弗。非是。又詩鄂不??箋云。不當作柎。柎、鄂足也。古聲不柎同。從一。一猶天也。他處云一地也。此以在上。知爲天。象形。謂?也。象鳥飛去而見其翅尾形。音見上。凡不之屬皆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