僂(僂)lǚ(ㄌㄩˇ)
⒈ 脊背彎曲:傴僂(彎腰駝背)。
⒉ 迅速:不能僂指(不能迅速指出來)。
僂字UNICODE編碼U+507B,10進制: 20603,UTF-32: 0000507B,UTF-8: E5 81 BB。
僂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僂(僂)lóu(ㄌㄡˊ)
⒈ 〔僂儸〕a.干練;機靈。b.指綠林或盜賊的部下、仆從。
⒉ 〔佝(僂)gōu)僂〕見“佝1”。
形聲:從亻、婁聲
humpback; surname
◎ 僂
(1) 僂 lóu
(2) ——見“佝僂”( gōulóu)
(3) 另見 lǚ
◎ 僂 lǚ
〈名〉
駝背的人 [crooked]
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獨W陽修《醉翁亭記》
齊使禿者御禿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谷梁傳》
◎ 僂 lǚ
〈形〉
(1) 疾速,速度快 [speedy]
夫人不僂,不可使入?!豆騻鳌?/p>
(2) 另見 lóu
◎ 僂 lǚ
〈動〉
(1) (形聲。從人,婁聲。本義:彎腰)
(2) 同本義 [bend]
僂,尩也?!墩f文》。按,《白虎通》:周公背僂是為強后。此字本訓背曲。
僂者不袒。——《禮記·問喪》
見疴僂者?!肚f子·達生》
行步俯僂?!稘h書·蔡義傳》
再命而僂?!蹲髠鳌ふ压吣辍?/p>
僂巫跛覡?!盾髯印ね踔啤?/p>
正考父一命而傴(曲背),再命而僂(彎腰),三命而俯,循墻而走,孰敢不軌!——《莊子·列御寇》
同行則僂身自卑?!逗鬂h書·鄧后傳》
(3) 又如:僂背(弓著背);僂僂(弓身貌。形容恭順);僂行(曲背而行。形容衰老);僂步(駝著背走路);僂人(曲背的人。借指老人);僂身(彎下身子);僂俯(彎下身子,表示恭敬)
(4) 泛指彎曲 [bend]
雖有圣人之知,未能僂指也。——《荀子·儒效》
◎ 僂 lǚ
〈名〉
駝背的人 [crooked]
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獨W陽修《醉翁亭記》
齊使禿者御禿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豆攘簜鳌?/p>
◎ 僂 lǚ
〈形〉
(1) 疾速,速度快 [speedy]
夫人不僂,不可使入?!豆騻鳌?/p>
(2) 另見 lóu
僂【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11畫
《廣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說文》尫也?!读鶗省非骋?。別作瘻?!斗Y梁傳·成元年》曹公于手僂。《淮南子·地形訓》西方高土,其人面末僂修頸,卬行?!栋谆⑼ā分芄硟E。《莊子·達生篇》痀僂承蜩。
又屈也。《荀子·儒效篇》雖有聖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又曲薄曰聚僂。《莊子·達生篇》聚僂之中,則爲之。《註》曲而可以聚物曰聚僂,畚筥之類是也。
又《集韻》《韻會》郞豆切,樓去聲。僂佝,短醜貌。
又《集韻》《韻會》隴主切,音縷。義同。
又僂句?!蹲髠鳌ふ讯迥辍逢罢巡鐣x,臧會竊其寶龜僂句。《註》僂句,龜所出地名。
又《韻會》龍遇切,音慮。義同?!都崱纷鬈}。
僂【卷八】【人部】
尫也。從人婁聲。周公韈僂,或言背僂。力主切
(僂)厄也。大徐本作尩也。非是。尩與僂異疾。小徐本作厄也。近是??贫颉⒛竟澮?。厄與僂雙聲。人背之僂。有似木之科厄。晉語注曰。戚施、僂人也。左傳昭四年注。僂、肩傴也。穀梁傳跛僂並言。管子云??嗨?。多尩與傴人。然僂不得訓尩明矣。公羊傳。夫人不僂。不可使入。何云。僂、疾也。齊人語。夫人稽畱。不肎疾順公。荀卿書亦兩言僂訓疾。按此爲婁之假借字。婁卽屢。與驟通。驟訓數。亦訓疾。○又按大徐作?也。葢?是曲脛之名。引伸爲曲脊之名。所以?必釋爲?曲脛者。由其字作?。從大而偏曲其足。故二疾不妨同名。下文曰周公韤僂。葢?者亦得謂之僂。周公之脛不無少曲。疑大徐本爲長。甲戌二月重訂。從人。婁聲。力主切。古音在四部。周公韤僂。韤者、足衣。韤僂者、由足背高隆然如背之僂也。未聞出何書。或言背僂。周公背僂見荀卿、白虎通、論衡諸書。白虎通云。傳曰。周公背僂。是爲強後。成就周道。輔於幼主。僂後主爲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