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duì(ㄉㄨㄟˋ)
⒈ 交換:兌換(用一種貨幣換另一種貨幣)。兌現。匯兌(兩地通過信件或電報交換款項)。
⒉ 液體從一個容器注入另一個容器,一種東西攙到另一種東西里去:兌點熱水。
⒊ 八卦之一,代表沼澤。
⒋ 直:“松柏斯兌”。
兌字UNICODE編碼U+5151,10進制: 20817,UTF-32: 00005151,UTF-8: E5 85 91。
兌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兌ruì(ㄖㄨㄟˋ)
⒈ 古同“銳”,尖銳。
add、convert、exchange
形聲
cash; exchange
◎ 兌 duì
〈形〉
(1) (會意。從人,從囗,八象氣之舒散,兄者與祝同意。從八,與曾同意,今字作悅。本義:喜悅)
(2) 同本義 [happy]
兌,說也?!墩f文》
兌為口?!兑住ふf卦》
兌者說也?!兑住ば蜇浴?/p>
佞兌而不曲。——《荀子·脩身》。注:“兌,悅也。”
見由則兌而倨?!盾髯印げ黄垺?/p>
豫通而不失乎兌?!肚f子·德充符》
多兌道以為上?!豆茏印て叱计咧鳌?/p>
禱祠而求福,雩兌而請雨?!痘茨献印ぬ┳濉?/p>
(3) 又如:兌悅(喜悅)
(4) 通“銳( ruì)”。鋒利 [sharp]
兩鋌交之置如平,不如平不利,兌其兩末。——《墨子·備城門》
為人巧轉而兌利。——《管子·小匡》
兌則若莫邪之利鋒。——《荀子·議兵》
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妒酚洝ぬ旃贂?/p>
◎ 兌 duì
〈動〉
(1) 更換 [convert;commute]。如:兌轉(交換);兌撥(調撥;調給);兌支(支給);兌便(唐代的一種匯兌方式);兌命(抵命);兌坊(小當鋪);把外幣兌本國貨幣
(2) 用天平稱銀子 [weigh]。如:兌準(稱準,秤足);兌頭(零頭,稱兌金銀中的小差額);兌銀子
(3) 拼 [be ready to risk one's life]
你這剪徑的毛團,我須是認得你,做這老性命不著,與你兌了罷!——元·佚名《京本通俗小說》
(4) 攙合 [add]。如:這酒是兌了水的
(5) 指象棋中的拼子。即犧牲己方的棋子以換吃對方的棋子 [exchange]。如:兌馬;兌車
◎ 兌 duì
〈名〉
(1) 《易》卦名。八卦之一;又六十四卦之一。象征沼澤 [one of the eight trigrams of baguah]。如:兌人(巫師)
(2) 西方。古人認為兌為西方之卦,故亦用以稱西方 [western]。如:兌隅(西邊);兌域(西方)
兌付,兌換,兌款,兌現,兌子
兌【子集下】【兒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杜外切《集韻》《韻會》徒外切,尵去聲?!墩f文》兌,說也?!兑住敦浴穬逗嗬?。《釋名》物得備足,皆喜悅也。
又《韻會》穴也,直也。
又《正韻》易兌爲澤。澤者,水中之鍾聚也。
又《荀子·議兵篇》仁人之兵,兌則若莫邪之利鋒?!对]》兌猶聚也。與隊同。
又《正韻》貤易也?!短啤ざ≈ハ稍姟肥兜灭N杭酒。
又《集韻》俞芮切,音睿?!妒酚洝ぬ旃贂啡请S北端兌?!稘h書》兌作銳。
又《集韻》《韻會》吐外切,音娧?!对姟ご笱拧沸械纼兑??!睹珎鳌穬?,成蹊也?!对]》兌,通也。
又《集韻》徒活切,音奪?!妒酚洝ぺw世家》趙與燕易土,以龍兌與燕。
又《正韻》魚厥切,音月。《禮·學記》兌命曰:與說同。《韻會》悅或作說,亦作兌。尵字原刻從。
兌【卷八】【兒部】
說也。從兒?聲。大外切〖注〗臣鉉等曰:?,古文兗字,非聲。當從口從八,象氣之分。《易》曰:“兌,爲巫爲口?!?/p>
(兌)說也。說者今之悅字。其義見易。大雅。行道兌矣。傳曰。兌、成蹊也。松柏斯兌。傳曰。兌、易直也。此引伸之義。老子。塞其兌。閉其門。借爲閱字。閱同穴。從兒。?聲。?與沇古同字同音。兊爲?聲者、古合音也。大外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