啚bǐ(ㄅ一ˇ)
⒈ 嗇;鄙吝。
⒉ 鄉下或邊遠地區。
啚字UNICODE編碼U+555A,10進制: 21850,UTF-32: 0000555A,UTF-8: E5 95 9A。
啚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啚tú(ㄊㄨˊ)
⒈ 古同“圖”。
啚【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8畫
〔古文〕《唐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音鄙?!墩f文》嗇也,從口?。?,受也?!都崱吠ㄗ鞅??!俄崟匪滓誀憟D字,非。
啚【卷五】【?部】
嗇也。從口?。?,受也。,古文啚如此。方美切文四重二
(啚)嗇也。下文云。嗇、愛濇也。水部曰。濇、不滑也。凡鄙吝字當作此。鄙行而啚廢矣。論語鄙夫、周書鄙我周邦、皆當作此。從囗。音韋。囗猶聚也。從?。?、受也。?所以受榖。引伸之凡受皆曰?。聚而受之、愛濇之意也。方美切。十五部。
()古文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