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釦)kòu(ㄎㄡˋ)
⒈ 用圈、環等東西套住或攏?。话验T扣上。
⒉ 衣紐:衣扣。
⒊ 繩結:繩扣兒。
⒋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蓋東西:把碗扣在桌上。
⒌ 相符,符合:扣題(符合題義)。
⒍ 強留:扣押。
⒎ 從中減除:扣除??郯l(fā)。
⒏ 敲擊:扣人心弦。
扣字UNICODE編碼U+6263,10進制: 25187,UTF-32: 00006263,UTF-8: E6 89 A3。
扣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buckle、button、deduct、detain、smash
形聲:從扌、口聲
knock, strike, rap, tap; button
◎ 扣 kòu
〈動〉
(1) (形聲。從手,口聲。本義:拉住,牽住)
(2) 同本義 [rein]
扣,牽馬也?!墩f文》
扣馬而諫?!妒酚洝げ氖妪R傳》
梁由靡扣繆公之驂。——《淮南子·泛論》
太子與郭榮扣馬?!蹲髠鳌は骞四辍?/p>
(3) 又如:扣馬(牽住馬,不使前進。也作“叩馬”);環環相扣;扣身(緊身,衣服緊貼身子)
(4) 捆綁;拘押 [bind;arrest;take in]。如:扣搭(扣住,捆住);把殺人犯扣起來
(5) 假借為“敂”(擊)。敲擊 [knock]
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盾髯印しㄐ小?/p>
扣石墾壤。——《列子·湯問》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宋· 蘇軾《石鐘山記》
(6) 又如:扣扉(敲門);扣戶(敲門);扣門(敲門);扣扃(叩門,敲門);扣閽(叩擊宮門)
(7) 求教;探問 [ask for advice]
扣其鄉及姓字?!鳌?魏禧《大鐵椎傳》
(8) 又如:扣問(向人請教;詢問);扣發(啟發;提出意見);扣請(扣問)
(9) 叩頭,俯首向下之稱 [kowtow]。如:扣頭(叩頭);扣額(猶扣頭)
(10) 截留 [intercept]。如:扣刻,扣克(截留財物,不按應發的全數發給);扣發(截留全部或部分不發);扣壓(截留擱置)
(11) 扣除 [deduct]
逐日將本錢扣去?!顿u油郎獨占花魁》
(12) 又如:扣工資;扣分數;扣錢;扣抵(扣除抵償);扣算(過分地算計)
(13) 用鈕扣固定或合攏 [button up;buckle]。如:把衣服扣上;把皮帶扣上
◎ 扣
釦 kòu
〈名〉
(1) 結 [knot]
紐結丁香,掩過芙蓉扣?!鯇嵏Α段鲙洝?/p>
(2) 又如:系一個扣
(3) 帶扣 [buckle]。如:鞋扣
(4) 鈕扣 [button]。如:衣扣
(5) 通“筘”。織機上的主要機件之一 [reed]。如:絲絲入扣(比喻做得十分細膩)
◎ 扣 kòu
〈量〉
(1) 用于捆扎成束的文件或帳折等物 [loop]
勞佛便取出一扣三千銀子往來的莊折?!抖昴慷弥脂F狀》
(2) 螺紋的一圈叫一扣。如:擰了三扣
扣除,扣發,扣分,扣關,扣環,扣擊,扣留,扣帽子,扣襻,扣球,扣人心弦,扣屎盔子,扣殺,扣押,扣眼,扣眼兒,扣子
扣【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3畫
《唐韻》苦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切,音。擊也?!稌x書·張華傳》吳郡臨平岸,出一石鼓,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爲魚形,扣之則鳴矣。
又《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后切,音口。義同。
又《說文》牽馬也。本作。通作叩。
扣【卷十二】【手部】
牽馬也。從手口聲。丘后切
(扣)牽馬也。周禮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矦晉。大夫馳。注曰。提猶舉也。晉猶抑也。使人扣而舉之抑之皆止奔也。馳放不扣。史記。伯夷、叔齊扣馬而諫。從手。口聲。苦后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