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英語 近義詞 反義詞
    首頁字典

    曾的意思解釋

    曾
  • 拼音zēng,céng
  • 注音ㄗㄥ,ㄘㄥˊ

  • 部首曰部
  • 部外筆畫8畫
  • 總筆畫12畫
  • 常用字常用字 現通表 標準字體

  • 五筆ULJF
  • 倉頡CWA
  • 鄭碼UDLK
  • 四角80606
  • 結構上下結構

  • 電碼2582
  • 區位5288
  • 統一碼66FE

  • 筆順丶ノ丨フ丨丶ノ一丨フ一一筆順曾組詞
  •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zēng(ㄗㄥ)

    ⒈  指與自己中間隔兩代的親屬:曾祖父。曾孫。

    ⒉  古同“增”,增加。

    ⒊  竟,簡直,還(hái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⒋  姓。

    統一碼

    曾字UNICODE編碼U+66FE,10進制: 26366,UTF-32: 000066FE,UTF-8: E6 9B BE。

    曾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其他字義

    céng(ㄘㄥˊ)

    ⒈  嘗,表示從前經歷過:曾經。未曾。何曾。曾幾何時。

    ⒉  古同“層”,重(chǒng )。

    漢英互譯

    ever

    造字法

    形聲:上形下聲

    英文

    already; sign of past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céng

    〈副〉

    (1) (形聲。從八,從曰。本義未明。副詞。用來加強語氣)

    (2) 過去發生過——表示有過某些行為或情況 [once]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啤?白居易《憶江南》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又如:曾不(不曾);幾年前我曾見過他一面;我曾去過杜坪鄉

    (4) 已經 [already]——表示動作行為已經進行。如:似曾相識

    詞性變化

    céng

    〈形〉

    (1) 通“層”。重疊 [overlapped]

    有虞之王,燒曾藪,斬群害,以為民利。——《管子·輕重戊》

    大廈曾架,擬于昆侖?!痘茨献印け窘洝?/p>

    蕩胸生曾云?!鸥Α锻馈?/p>

    (2) 另見 zēng

    常用詞組

    曾幾何時,曾經,曾經滄海

    基本詞義

    基本詞義

    zēng

    〈形〉

    (1) 重。指中間隔兩代的親屬關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grandchildren and great-grandparents]

    自此而曾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曾元時不分。

    計高曾之時。

    視高曾之時。

    高曾時為一戶者。

    (2) 又如:曾翁(稱他人的曾祖父);曾玄(曾孫和玄孫)

    (3) 謙詞。猶“末” [I]

    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蹲髠鳌?/p>

    (4) 又如:曾臣(末臣)

    (5) 高舉的樣子 [high]

    [鳳皇]曾逝萬仞之上。——劉安《淮南子·覽冥》

    詞性變化

    zēng

    〈動〉

    (1) “增”的本字。增加 [increase]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睹献印じ嫦伦印?/p>

    曾欷歔余郁邑兮?!冻o·離騷》

    (2) 又如:曾思(反復思考);曾折(曾撓。屈曲貌);曾益(增加,增強);曾巢(在高物上架巢);曾逝(高飛遠去)

    zēng

    〈副〉

    (1) 乃,竟 [actually]

    曾不若孀妻弱子?!读凶印珕枴?/p>

    曾不能疾走?!稇饑摺ぺw策》

    曾不慘然。——清· 黃宗羲《原君》

    長曾不盈寸?!鳌?魏學《核舟記》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湯問》

    (2) 表示相承,相當于“則”、“是”、“就” [then]

    我曾無閭里之聞,窮巷之知者何?——《淮南子》

    (3) 表示疑問,相當于“何”、“怎” [what]。如:曾奈(怎奈)

    zēng

    〈名〉

    (1) 姓

    (2) 另見 céng

    常用詞組

    曾孫、曾孫女、曾祖、曾祖母

    康熙字典

    曾【辰集上】【曰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音層。《說文》詞之舒也。從八從曰聲。《九經字樣》曾從。,古文窻字。下從曰,上從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对姟ご笱拧吩菸規?。《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廣韻》經也。《增韻》嘗也?!俄崟纺艘玻瑒t也。

    與層通?!夺釢h·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段倪x》作層城。

    《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稌の涑伞肺┯械涝鴮O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对]》曾,猶重也。

    《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对]》曾臣,猶末臣?!妒琛吩嬖鴮O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之意耳。

    《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对]》曾,舉也。

    與橧同。《禮·禮運》夏則居橧巢。《釋文》橧,本又作曾。

    與增同?!睹献印吩嫫渌荒堋!秾O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姓。《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秾O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無音,止當音增。《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曾【卷二】【八部】

    詞之舒也。從八從曰,聲。昨稜切

    說文解字注

    (曾)?之舒也。曰部曰。朁、曾也。詩朁不畏明、胡朁莫懲。毛、鄭皆曰。朁、曾也。按曾之言乃也。詩曾是不意、曾是在位、曾是在服、曾是莫聽、論語曾是以爲孝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管仲、皆訓爲乃則合語氣。趙注孟子曰。何曾猶何乃也。是也。是以?訓爲曾。?不畏明者、乃不畏明也。皇侃論語疏曰。曾猶嘗也。嘗是以爲孝乎。絶非語氣。葢曾字古訓乃。子登切。後世用爲曾經之義。讀才登切。此今義今音。非古義古音也。至如曾祖、曾孫、取增益層絫之意。則曾層皆可讀矣。從八。從曰。從八者、亦象氣之分散。聲。者、囪古文。囪在九部。此合韻之理也。昨棱切。六部。昨當爲作。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