朁cǎn(ㄘㄢˇ)
⒈ 副詞,表出乎意料;相當于乃,竟:“朁不畏明?!?/p>
朁字UNICODE編碼U+6701,10進制: 26369,UTF-32: 00006701,UTF-8: E6 9C 81。
朁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朁qián(ㄑ一ㄢˊ)
⒈ 〔於朁〕又作“於潛”,古縣名,在今中國浙江省杭州市。
if, supposing, nevertheless
朁【辰集上】【曰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集韻》七感切,音慘?!墩f文》曾也?!对姟吩唬簳晃访??!对]》徐鉉曰:今俗有昝字,蓋朁之譌?!鸢础对姟ご笱拧方褡鲬敳晃访?,與《說文》異。
又《玉篇》朁,發語辭也。
又《集韻》慈鹽切,音螹。於朁,縣名也?!鸢唇褡鳚?。
又《集韻》子念切,音譖。與僭同。假也。
又《集韻》參古作朁。註詳厶部九畫。
朁【卷五】【曰部】
曾也。從曰兓聲?!对姟吩唬骸皶晃访?。”七感切〖注〗臣鉉等曰:今俗有昝字,蓋朁之譌。
(朁)曾也。釋言、大雅傳、小雅箋同。八部曰。曾者、?之舒也。曾之言乃也。詳八部。從曰。兓聲。七感切。古音在七部。詩曰。朁不畏朙。大雅文。今民勞、十月之交、爾雅字皆作憯。憯之本義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