朒nǜ(ㄋㄩˋ)
⒈ 農歷月初月亮出現在東方:“朒朓警闕,朏魄示沖。”
⒉ 虧缺;不足:盈朒。
朒字UNICODE編碼U+6712,10進制: 26386,UTF-32: 00006712,UTF-8: E6 9C 92。
朒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朒gǎ(ㄍㄚˇ)
⒈ 〔朒朒〕方言,(幼兒語)肉,如“吃朒朒”。
◎ 朒 nǜ
〈動〉
(1) 農歷月朔前后月見于東方 [new moon be seen in the east]
朒朒警闕?!x莊《月賦》
(2) 又如:朒朒(農歷月初月見于東方和月末月見于西方)
(3) 虧缺,不足 [insufficiency;deficite;lose]。如:朒數(稍小于正數之數);朒縮(退縮)
(4) 扭,折傷 [sprain;wrench]
有幾個朒翻了的,也有閃朒腿的,爬得起來,奔命走出廟門。——《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