橝tán(ㄊㄢˊ)
⒈ 架蠶箔的木柱。
⒉ 古通“覃”,長:“攬瑤木之橝枝兮,望閬風之板桐?!?/p>
⒊ 古書上說的一種橉類植物。
橝字UNICODE編碼U+6A5D,10進制: 27229,UTF-32: 00006A5D,UTF-8: E6 A9 9D。
橝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橝diàn(ㄉ一ㄢˋ)
⒈ 屋檐。
⒉ 門閂。
橝【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韻會》徒含切《集韻》徒南切,音曇。屋梠前也。一曰蠶槌?!短祈崱纺净铱扇尽!秶兰伞ぐr命》擥瑤木之橝枝兮。《正字通》橉木別名。
又《集韻》直稔切,音朕。
又《唐韻》《韻會》《正韻》徒點切,音簟。義同。
又《集韻》《類篇》徐心切,音尋。盾上竿。
橝【卷六】【木部】
屋梠前也。從木覃聲。一曰蠶槌。徒含切
(橝)屋梠前也。梠與之閒曰橝。從木。聲。徒含切。古音在七部。一曰蠶槌。方言言蠶槌僃矣。獨無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