洏ér(ㄦˊ)
⒈ 煮熟。
⒉ 〔漣洏〕形容淚流不止的樣子。
⒊ 不涼不熱的水。
洏字UNICODE編碼U+6D0F,10進制: 27919,UTF-32: 00006D0F,UTF-8: E6 B4 8F。
洏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聲:從氵、而聲
tears; tearful
◎ 洏 ér
〈名〉
古水名 [Er River]
洏,洝也。從水,而聲?!墩f文》。按,洏水,即今直隸遵化州之灤河?!?/p>
◎ 洏 ér
〈形〉
流淚的樣子 [shedding]。如:洏洏(流淚的樣子);洏漣(漣洏。流淚的樣子)
洏【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集韻》《正韻》如之切《韻會》人之切,音而?!墩f文》洝也。一曰渜水也。
又連洏,流涕貌?!锻豸釉姟诽榱鬟B洏。
洏【卷十一】【水部】
洝也。一曰煑孰也。從水而聲。如之切
(洏)洝也。洏與渜音近。耎從而聲也。從水。而聲。如之切。一部。一曰煑孰也。肉部曰。胹、爛也。然則洏與胹同也。內則作濡。葢字之誤。注曰。凡濡謂烹之以汁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