烓wēi(ㄨㄟ)
⒈ 古代一種可移動的火爐。
⒉ 明。
⒊ 姓。
烓字UNICODE編碼U+70D3,10進制: 28883,UTF-32: 000070D3,UTF-8: E7 83 93。
烓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stove
烓【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烏攜切《集韻》《韻會》《正韻》淵畦切,音。《玉篇》行竈也。
又《集韻》一曰明也。
又《廣韻》與同。
又《集韻》《類篇》犬穎切,音頃?!恫┭拧访饕?。
又一曰小竈?!稜栄拧め屟浴窡嫗病!对]》今之三隅竈。《疏》烓者,無釜之竈,其上燃火,謂之烘。本爲此竈上,以燃火照物,若今之火爐也。
又《唐韻》口迥切,音褧。《說文》亦行竈也。
又《集韻》犬繠切《韻會》丘癸切,音頍。義同。
又《集韻》《韻會》於避切,音恚。義同。
又《揚子·方言》烓,明也?!对]》烓,口類反。
又《集韻》涓惠切《韻會》古惠切,音桂?!都崱访饕?。通作昋炅。
又《集韻》口定切,音絅。小竈也。
又《類篇》一決切,音抉。亦明也。
烓【卷十】【火部】
行竈也。從火圭聲,讀若冋??阱那?/p>
(烓)行竈也。從火。圭聲。古支淸合韻。讀若冋。冋汲古閣作回。誤。口迥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