牼kēng(ㄎㄥ)
⒈ 牛脛骨。
⒉ 古通“顅”,頸長。
牼字UNICODE編碼U+727C,10進制: 29308,UTF-32: 0000727C,UTF-8: E7 89 BC。
牼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man
◎ 牼 kēng
〈名〉
牛膝下的直骨,即牛脛骨 [shin bone of cows]
牼,牛膝下骨也。從牛,坙聲。人曰脛,牛牼?!墩f文》
牼【巳集下】【牛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
《廣韻》口莖切《集韻》《韻會》丘耕切,音鏗?!墩f文》牛膝下骨也。
又人名?!洞呵铩は迨吣辍粉プ訝咀??!蹲髠鳌ふ讯辍肥股偎緺疽詺w?!睹献印匪螤緦⒅?。
又《廣韻》戸耕切《集韻》何耕切,音莖,義同。《春秋·邾子牼釋文》徐音戸耕反。
又《集韻》丘閑切,音慳。
又《集韻》古定切《類篇》吉定切,音徑。義同。
牼【卷二】【牛部】
牛厀下骨也。從牛巠聲?!洞呵飩鳌吩唬骸八嗡抉R牼字牛?!笨谇o切
(牼)牛厀下骨也。牛脛也。脛者、骹也。從牛。巠聲??谇o切。十一部。春秋傳宋司馬牼字牛。按仲尼弟子列傳。宋司馬耕字牛。左傳哀十四年。兩書司馬牛。不偁其名。許云司馬牼。豈卽司馬耕與。外此昭卄年、卄一年宋有華牼。孟子書有宋牼。皆不傳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