獦gé(ㄍㄜˊ)
⒈ 〔獦狚(dàn)〕古書上說的一種獸,形狀像狼,聲音像豬,吃人。
獦字UNICODE編碼U+7366,10進制: 29542,UTF-32: 00007366,UTF-8: E7 8D A6。
獦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獦liè(ㄌ一ㄝˋ)
⒈ 古同“獵”,打獵,捕捉禽獸。
⒉ 姓。
獦【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3畫
《玉篇》古曷切《集韻》居曷切,音葛。《玉篇》獦狚,獸名。《集韻》本作猲。詳猲字註。
又《集韻》許葛切,音。本作歇猲。詳猲字註。
又《廣韻》良涉切《集韻》力涉切,音獵?!稄V韻》戎姓。俗作田獵字,非。
獵【卷十】【犬部】
放獵逐禽也。從犬巤聲。良涉切
(獵)放獵、逐禽也。放小徐作畋。畋、平田也。非許義。韻會作效。效疑校之譌。校獵見吳都賦。葢卽孟子之獵較也。校獵二字逗。以逐禽釋之。蔡邕月令章句曰。獵、捷也。白虎通曰。四時之田緫名爲獵。毛詩。不狩不獵。箋云。冬獵曰狩。宵田曰獵。此因經文重言而分別之也。引伸爲凌獵。爲捷獵。從犬。巤聲。良涉切。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