玤bàng(ㄅㄤˋ)
⒈ 一種次于玉的石,可以做懸掛佩物的璧。
⒉ 玉色的珠子。
⒊ 古地名,在今中國河南省澠池縣。
玤字UNICODE編碼U+73A4,10進制: 29604,UTF-32: 000073A4,UTF-8: E7 8E A4。
玤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a kind of gem inferior to jade
玤【午集上】【玉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補蠓切《集韻》《韻會》補孔切《正韻》邊孔切,音琫。《說文》石之次玉者,以爲系璧。讀若蚌。《徐曰》系璧,飾玉系也。
又《廣韻》《正韻》步項切《集韻》《韻會》部項切,音棒。義同。
又《廣韻》地名?!蹲髠鳌でf二十一年》虢公爲王宮于玤?!对]》蚌,虢地?!夺屛摹帆g,蒲項反。《說文》本作。《類篇》或作。
玤【卷一】【玉部】
石之次玉者。以爲系璧。從玉豐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一曰若蚌。補蠓切
(玤)石之次玉者。?爲系璧。系璧、葢爲小璧系帶閒、縣左右佩物也。從王。豐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大雅生民文。此引經說字音也。補蠓切。九部。一曰若蚌。今音蚌在講韻。古音江講合於東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