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pào(ㄆㄠˋ)
⒈ 皮膚上長的像水泡的小疙瘩(亦作“泡”):水皰?;鸢?。膿皰。
皰字UNICODE編碼U+75B1,10進制: 30129,UTF-32: 000075B1,UTF-8: E7 96 B1。
皰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皰
形聲:從疒、包聲
acne
◎ 皰
皰 pào
〈名〉
(1) 面部所生的小瘡,俗稱粉刺 [acne]
臉上的小皰一個一個都紅而且亮起來?!┒堋蹲右埂?/p>
(2) 皮膚上長的像水泡的小疙瘩 [blister;bleb]。如:手上燙起了一個皰;小水皰;小膿皰
皰疹
皰【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5畫
《集韻》披教切,音砲。腫病。通作。
又皮教切,音抱。面生氣也。原字從皮,不從攴。(皰)《唐韻》旁敎切《集韻》《韻會》皮敎切,庖去聲?!墩f文》面生氣也?!缎煸弧访姣徱病!恫┭拧凡∫??!墩滞ā贩彩肿惚壑獗┢鹑缢菡咧^之皰?!痘茨献印ふf林訓》潰小皰而發痤疽。《韓愈·食蝦蟇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
又《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音砲。義同?!都崱芬嘧??皰?;蜃靼?。
皰【卷三】【皮部】
面生氣也。從皮包聲。旁教切
(皰)面生氣也。玉篇作面皮生氣也。玄應書一作面生熱氣也?;茨?。潰小皰而發痤疽。高曰。皰、面氣也。玄應引作靤。從皮。包聲。旁敎切。古音在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