礌léi(ㄌㄟˊ)
⒈ 古代守城用的石頭,從城上推下打擊攻城的人:滾木礌石。
礌字UNICODE編碼U+790C,10進制: 30988,UTF-32: 0000790C,UTF-8: E7 A4 8C。
礌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礌lěi(ㄌㄟˇ)
⒈ 古同“磊”,磊落。
形聲:從石、雷聲
◎ 礌
礧、擂 léi
〈動〉
(1) 將某物(如石頭)從上處滾下來以打擊敵人 [roll]
礌石相擊。——《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師古曰:“礌石,轉石也。”
擂石車?!缎绿茣だ罟忮鰝鳌?/p>
礧,推石自高而下也?!钝n》
(2) 通“擂”。撞擊 [ram;strike]
駭崩浪而相礧?!段倪x·江賦》
礌石
礌【午集下】【石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3畫
《集韻》盧對切,同礧。推石自高而下也。
又魯猥切,同磊。衆石也。
磊【卷九】【石部】
眾石也。從三石。落猥切文四十九重五
(磊)衆石皃。皃各本作也。今依廣韻訂。石三爲磊、猶人三爲衆。磊之言絫也。古音在十六部。楚辭。石磊磊兮葛蔓蔓。從三石。落猥切。古音在紙韻。是以亦作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