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篳)bì(ㄅ一ˋ)
⒈ 用荊條、竹子等編成的籬笆或其他遮攔物:篳門。蓬門篳戶。篳門閨竇(窮人的住處)。
篳字UNICODE編碼U+7B5A,10進制: 31578,UTF-32: 00007B5A,UTF-8: E7 AD 9A。
篳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聲:從竹、畢聲
wicker, bamboo
◎ 篳
篳 bì
〈名〉
(1) (形聲。從竹,畢聲。本義:用竹子編成的籬笆)
(2) 同本義 [bamboo fence]
篳,藩落也?!墩f文》
篳,籬也?!稄V雅》
篳門圭竇之人?!蹲髠鳌は骞辍?。注:“柴門也?!?/p>
(3) 又如:篳門(荊竹編成的門。又稱柴門。常用以喻指貧戶居室);篳路(柴車。多以荊竹編織,簡陋無飾)
(4) 泛指用竹子、荊條等織成的器物 [wicker-work]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蹲髠鳌?/p>
篳路藍縷,篳門圭竇
篳【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1畫
《廣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畢。《說文》籓落也?!抖Y·儒行》篳門圭窬?!对]》篳門,荊竹織門也。
又柴車。《左傳·宣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啓山林?!对]》篳路,柴車。
又《集韻》必至切,音畀。義同?!都崱吠ㄗ魃?。
篳【卷五】【竹部】
藩落也。從竹畢聲?!洞呵飩鳌吩唬骸昂`門圭窬?!北凹?/p>
(篳)藩落也。藩落猶俗云籬落也。篳之言蔽也。從竹。畢聲。卑吉切。十二部。春秋傳曰。篳門圭窬。見襄十年左傳。杜曰。篳門、柴門。廣韻曰??椙G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