糺jiū(ㄐ一ㄡ)
⒈ 古同“糾”。
糺字UNICODE編碼U+7CFA,10進制: 31994,UTF-32: 00007CFA,UTF-8: E7 B3 BA。
糺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糺jiǔ(ㄐ一ㄡˇ)
⒈ 中國遼金元時代軍隊的一種名稱。
to collaborate; to band together
糺【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1畫
《廣韻》居黝切《集韻》吉酉切,音朻。糾,或作糺?!冻o·招隱士》樹輪相糾兮?!对]》糾,一作糺。
又《後漢·隗囂傳》援旗糺族?!对]》糺,收也。
又《楚辭·九章》糺思心以爲纕兮?!对]》糺,戾也。
糾【卷三】【丩部】
繩三合也。從糸丩。居黝切文三
(糾)繩三合也。糸部曰。紉、單繩也。劉表易章句曰。?股曰纆。按李善引字林。糾、?合繩。纆、三合繩。與許不合。糸部綸下曰。糾青絲繩也。凡交合之謂之糾。引伸爲糾合諸矦之糾。又爲糾責之糾。從糸丩。丩亦聲。丩亦二字今補。居黝切。三部。詩音義引說文己小反。音之轉也。岀音隱。按丩之屬二字不入茻糸部者、說與句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