紩zhì(ㄓˋ)
⒈ 縫:縫紩。補紩。
⒉ 縫合的地方。
⒊ 納。
⒋ 索。
⒌ 經。
紩字UNICODE編碼U+7D29,10進制: 32041,UTF-32: 00007D29,UTF-8: E7 B4 A9。
紩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to sew
◎ 紩 zhì
〈動〉
(1) 縫,用針線連綴 [sew]
以布而無緣,敝而紩之,謂之襤褸?!斗窖浴?/p>
(2) 又如:紩衣(縫補過的衣服)
紩【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5畫
〔古文〕鉄《廣韻》直一切《集韻》《正韻》直質切,音秩?!墩f文》縫也?!队衿饭盼募{也。索也?!都本推]》納刺謂之紩。
又《集韻》敕栗切,音抶。義同。
紩【卷十三】【糸部】
縫也。從糸失聲。直質切〖注〗鉄,古文。
(紩)縫也。與上文縫爲轉注。黹下曰。鍼縷所紩衣也。凡鍼功曰紩。從糸。失聲。直質切。年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