蕕(蕕)yóu(一ㄡˊ)
⒈ 古書上指一種有臭味的草:薰蕕。
⒉ 落葉小灌木,葉子卵形或披針形,花淡藍色,蒴果成熟后分裂成四個小堅果。供觀賞,全株可入藥。
蕕字UNICODE編碼U+83B8,10進制: 33720,UTF-32: 000083B8,UTF-8: E8 8E B8。
蕕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聲:從艸、猶聲
caryopteris divaricata
◎ 蕕
蕕 yóu
〈名〉
蕕屬(Caryopteris)植物的泛稱 [bluebeard]。如:三花蕕;蒙古蕕
蕕【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以周切,音猶?!墩f文》水邊草也。卽《爾雅》,蔓于。
又臭草。《本草註》其氣臭,故謂之蕕。蕕者,也,朽木臭也?!蹲髠鳌べ宜哪辍芬晦挂皇~。
又地名。《晉書·慕容?載記》劉寧屯據蕕城,降於苻氏。
又《類篇》以九切,音酉。義同?!都崱吠?/p>
蕕【卷一】【艸部】
水邊艸也。從艸猶聲。以周切
(蕕)水邊艸也。漢書子虛賦音義曰。軒于、蕕艸也。生水中。楊州有之。釋艸。莤、蔓于。莤卽蕕。蔓于卽軒于。從艸。猶聲。以周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