蠚hē(ㄏㄜ)
⒈ 蜇(zhē),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動物):“(昆侖之山)有鳥焉,其狀如蜂,……蠚鳥獸則死?!?/p>
蠚字UNICODE編碼U+881A,10進制: 34842,UTF-32: 0000881A,UTF-8: E8 A0 9A。
蠚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聲:從若、蟲聲
◎ 蠚 hē
〈動〉
同“蜇” [sting]。有毒腺的動物刺毒別的生物
蠚木則枯。——《山海經》
蠚【申集中】【蟲部】 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5畫
《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音郝?!额惼废x毒?!稄V韻》螫也?!恫┭拧吠匆病!对姟ば⊙拧肪眢屓缦??!妒琛废姡x也。螫又作蠚?!肚皾h·嚴助傳》南方暑濕,近夏癉熱,暴露水居,蝮蛇蠚生。《山海經》崑崙之山有鳥焉,名曰欽原。蠚鳥獸則死,蠚木則枯。
又《廣韻》丑略切,音??!额惼肥╇b切,音釋。呼酷切,音熇。義同。
又《字彙補》知列切,音哲。東西方音不同也。《集韻》或作?!镀!芬嘧?。
【卷十三】【蟲部】
螫也。從蟲,若省聲。呼各切
()螫也。蠚螫葢本一字。若聲赦聲同部也?;蜃x呼各切。山東行此音?;蜃x式亦切。關西行此音。見釋玄應書。今人乃以此篆切呼各。下篆切式亦。分而二之。從蟲。若省聲。呼各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