誹(誹)fěi(ㄈㄟˇ)
⒈ 捏造事實,說別人壞話:誹謗。誹章。腹誹心謗。
誹字UNICODE編碼U+8BFD,10進制: 35837,UTF-32: 00008BFD,UTF-8: E8 AF BD。
誹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聲
slander, vilify, condemn
◎ 誹
誹 fěi
〈動〉
(1) (形聲。從言,非聲。本義:背地議論,指責他人)
(2) 同本義 [blame]
誹,謗也?!墩f文》。按,放言曰謗,微言曰誹、曰譏?!?/p>
誹,明惡也?!赌咏浬稀?/p>
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巍?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3) 又如;誹怨(責備怨恨);誹議(責難,非議)
(4) 毀謗 [calumniate;slander]
經誹譽?!痘茨献印け窘洝?/p>
賢者誹?!秴问洗呵铩Q勝》
而廢格沮誹。——《漢書·食貨志》。注:“謂非上所行?!?/p>
賞者有誹焉,不足以勸?!俄n非子·八經》
(5) 又如:誹誹(眾說紛紛的樣子);誹章(謗書,謗毀他人的奏章);誹譏(毀謗譏諷);誹譽(毀謗和贊譽);誹詆(誹謗詆毀)
誹謗,誹謗罪
誹【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音斐?!墩f文》謗也?!恫┭拧?也?!妒酚洝じ咦婕o》誹謗者族?!肚f子·刻意篇》高論怨誹。《戰國策》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己,譽在上。
又《集韻》或省作非?!肚皾h·鼂錯傳》非謗不治。《師古註》非讀曰誹。
又《集韻》府尾切,非上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匪微切《正韻》芳微切。與非通?!额惼分r言也?!对鲰崱贩亲h也?!妒酚洝て綔蕰窂垳囝伄惍斁徘洌娏畈槐?,不入言而腹誹?!肚皾h·食貨志》作腹非?!对]》口不言,心非之也。
又《廣韻》方味切《集韻》《韻會》《正韻》方未切,非去聲。義同。《史記·文帝紀》誹謗之木?!端麟[》誹,音非,亦音沸。尸子云:堯立誹謗之木。韋昭云:慮政有缺失,使書于木,後代遂因以爲飾。今宮牆橋樑頭四柱木是也。
誹【卷三】【言部】
也。從言非聲。敷尾切
(誹)謗也。誹之言非也言非其實。從言。非聲。敷尾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