髭zī(ㄗ)
⒈ 嘴上邊的胡子:髭須。
髭字UNICODE編碼U+9AED,10進制: 39661,UTF-32: 00009AED,UTF-8: E9 AB AD。
髭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髭
moustache、mustache、mustachio
形聲:從髟、此聲
mustache
◎ 髭
頾 zī
〈名〉
(1) 嘴唇上邊的短須 [moustache]
頾,口上毛也。從須,此聲。——《說文》。字亦作髭。
至于靈王,生而有髭。——《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下擔捋髭須。——《樂府詩集·陌上?!?/p>
微髭。——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2) 又如:髭發(口上毛叫髭,頭上毛叫發)
髭毛兒,髭須
髭【亥集上】【髟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音貲。《說文》本作頿。口上須也。《註》今俗別作髭,非是?!夺屆拂冢艘?。爲姿容之美也。
頿【卷九】【須部】
口上須也。從須此聲。即移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髭,非是。
(頿)口上須也。在口上、在頰亦得名須。而正名百物則曰頾、曰?。左傳曰。至於靈王。生而有頾。是爲頾王。釋名曰。髭、姿也。爲姿容之美也。從須。此聲。卽移切。十五十六部?;蜃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