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xiū(ㄒ一ㄡ)
⒈ 用漆涂在器物上:“殿上髹漆”。
⒉ 古代稱紅黑色的漆。
髹字UNICODE編碼U+9AF9,10進制: 39673,UTF-32: 00009AF9,UTF-8: E9 AB B9。
髹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髹
形聲:從髟、休聲
◎ 髹 xiū
髹
〈動〉
(1) 以漆漆物 [coat with lacquer]
木器髹者千枚。——《史記·貨殖列傳》
(2) 又如:髹彤(涂以丹漆);髹飾(用赤黑色的油漆涂物為飾);髹漆(以漆涂物)
◎ 髹 xiū
〈名〉
赤黑色的生漆 [light brown lacquer]。如:髹工(油漆工人);髹缽(上了漆的食器);髹器(即漆器)
◎ 髹 xiū
——見“竹節蟲”( zhújiéchóng)
髹【亥集上】【髟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許尤切《集韻》《正韻》虛尤切,音休。與髤同。詳髤字註。
?【卷六】【桼部】
桼也。從桼髟聲。許由切
(?)桼也。韋昭曰。?桼曰?。師古曰。以桼桼物謂之髤。今關東俗謂之捎桼。捎卽髤聲之轉耳。髤或作?。按以桼桼物皆謂之?。不限何色也。鄉射禮記曰。楅髤。注云。赤黑桼也。巾車注云。髤謂赤多黑少之色韋也。漢書。中庭彤朱。殿上髤桼。西都賦謂之彤庭玄墀。然則或赤、或黑、或赤黑兼、或赤多黑少、皆得云?。從桼。髟聲。許尤切。三部。髟必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