黡(黶)yǎn(一ㄢˇ)
⒈ 黑色的痣。
黡字UNICODE編碼U+9EE1,10進制: 40673,UTF-32: 00009EE1,UTF-8: E9 BB A1。
黡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聲:從厭、黑聲
mole, scar, blemish
◎ 黡 yǎn
〈名〉
(1) (形聲。從黑,厭聲。本義:黑痣)
(2) 同本義 [black nevus]
黡,申黑也?!墩f文》
黡,面有黑子?!稄V韻》
(3) 又如:黡子(皮膚上的黑色小斑點);黡記(黑痣)
(4) 黑;黑痕 [black]
鬼屢打之,打處青黡月余而死。——北齊· 顏之推《還冤記》
黶【亥集下】【黑部】 康熙筆畫:26畫,部外筆畫:14畫
《唐韻》《集韻》於琰切《韻會》幺琰切《正韻》於檢切,音檿?!墩f文》中黑也。《廣雅》黑也?!稄V韻》面有黑子。《前漢·高帝紀》帝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註》師古曰:今中國通呼爲黶子。
又《集韻》《正韻》乙減切《韻會》幺減切,音黯?!墩崱泛诤邸?/p>
又人名。晉有欒黶。
黶【卷十】【黑部】
申黑也。從黑厭聲。於切
(黶)中黑也。謂黑在中也。大學注。厭讀爲黶。黶者、閉藏皃也。其引申之義也。從黑。厭聲。於?切。八部。